A股大跌,千家公司停牌
停牌作為一種價格穩定和減少信息不對稱的交易機制,在如今暴跌行情下,它又被賦予了新的功能——躲避大跌,這也讓市場各方形成了新的博弈局面。
截至7月7日晚間22時10分,超過500家上市公司申請7月8日停牌,由于7日兩市已經有764家公司處于停牌狀態,因此8日停牌公司將超過1200家。
這五百余家公司的停牌原因大多是籌劃員工持股、籌劃或擬披露重大事項以及重大資產重組等。比如萬達院線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資產并購于7月3日復牌后,錄得3個一字跌停,7日晚間公告稱,擬籌劃并購事項,預計交易金額6至10億元,將自8日開始起停牌。
“交易金額和連續幾個跌停帶來的市值損失根本不值一提,因此這個時候停牌對于公司來說是一種熔斷保護。”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向騰訊財經表示。
由于上千家上市公司停牌,市場流動性也將面臨考驗。
停牌的正當理由
根據《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》與《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》規定,股票交易出現異常波動的,本所可以決定停牌,而連續三個交易日內,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±20%的就屬于異常波動。
“中小創的很多個股已經是連續三個跌停板,兩個跌停板更是比比皆是,因此上市公司當然可以據此申請停牌,交易所也應該批準。”上述基金經理說,只不過如此大面積的停牌,會讓交易所認為,是上市公司為了躲避暴跌行情而故意制造停牌理由。
“實際上很多股票都是幾個漲停板連帶幾個跌停板,如果這都不算異常交易,怎樣才算異常交易。”他說。
除了市值受損以外,股東質押與定增盤、員工持股計劃都會因股價暴跌而遭遇平倉危險,這些因素同樣在驅動上市公司采取停牌措施維護股價。
“很多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都是用杠桿資金做的資管計劃,股東的股份質押率也大多在30%左右,股價只要連續幾個跌停就會要求員工與股東補倉。”上述基金經理分析,不斷暴跌再不斷補倉的循環,必然會影響到公司運營的現金流,因此停牌也是權宜之計。
權重股流動性面臨考驗
如今近千家停牌的上市公司大多集中于中小板與創業板,這會帶來市場的流動性擠出效應,也最終會影響期指套利規模和上證50權重股走勢。
“今天IF(滬深300股指期貨)和IC(中證500股指期貨)貼水得厲害,就是有停牌股會補跌的預期。”中國量化投資學會理事長丁鵬向騰訊財經表示,公司大面積停牌給期指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。
由于中小板與創業板大部分股票不是處于停牌就是一字跌停板,因此這些股票的流動性幾乎喪失,丁鵬介紹。
7月7日,滬深兩市逾1700只股票跌停,而依靠上證50成分股拉升,上證指數跌幅收窄,收盤僅跌1.29%。但市場顯然處于極度恐慌狀態,鑒于國家隊掃貨藍籌股,“許多機構的對沖策略是選擇開IF多單并賣出中小創現貨,但在中小創現貨大面積停牌無貨可賣的情況下,IF的投機多頭會平掉多單,加之中金所限制做空,因此會造成IF出現踩踏出逃。”一位國內對沖基金經理分析道。
這近千家的停牌個股中,許多是公募基金的重倉股,而基金投資者在面對暴跌行情必然會選擇贖回減少虧損,那些沒停牌的個股將是基金大力賣出以應對贖回的標的,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個股跌停的原因之一。
應向中證500注入流動性
“因此更多上市公司也會選擇停牌應對基金贖回帶來的拋壓,這就造成了一種負反饋,個股不斷跌停選擇停牌、不斷停牌后基金再拋沒有停牌的個股造成跌停。”一位海外對沖基金經理向騰訊財經表示,一般而言,如果基金有藍籌股的話,為應對贖回,都會賣出流動性更好的藍籌股,因此上證50成分股也將承接拋盤壓力。只有在藍籌賣盡或者沒有太多藍籌頭寸的情況下,基金才會選擇拋出中小創股票。
“破解這樣的循環,只有向中小創個股注入更多流動性。”他說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面積停牌很有可能會帶來流動性斷裂的后果。“因為停牌的個股越多,可以抽回去的流動性越少,因此達到一個閥值時,流動性將會枯竭;再加之基金為應對贖回賣出更多未停牌的個股,流動性將加速耗損。”他分析,流動性在相對減少與主動抽取的雙重壓力下將面臨災難性后果。
但7月6日入場的國家隊似乎在大力補充上證50成分股的流動性,7月7日單個交易日,中國平安交易額達到創紀錄的679.4億元。
但子彈如此耗費,會迅速面臨流動性不足的窘境。
上證50最終也難以獨善其身。“中小創的流動性枯竭后,滬深300成分股的流動性將被用來填補中小創的流動性,而最終上證50的流動性將被市場用來回填滬深300的流動性。”他說,拆東墻補西墻的最后結果是,上證50也將受到連累。
“證金公司并不是印鈔機,中國平安的一日交易額就占滬市總成交額的近十分之一,只有國家隊會動用這么大資金來買,但這并不可持續,向處于流動性傳導鏈條的最后一環的上證50注入資金,只會徒增損耗,應該從中證500這樣的源頭注入流動性。”他如是說道。